關鍵詞 |
12公分石榴樹價格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石榴樹栽培技術
秋季落葉后,次年春季出芽前,可栽植或盆栽更換。種植應選擇陽光充足、背風、稍高的地方,土壤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盆栽植物采用腐葉土、園地土、河沙混合栽培,并添加適量的腐熟有機肥。種植時,應采取土壤質量。地上部分應適當切割和修整。栽種后要澆水。它應該放在陰涼處。發(fā)芽后,應移到通風、陽光充足的地方。
照明
光照和溫度是花芽形成的重要條件。生長期需要充足的陽光,光照越充足,花就越鮮艷。背風、陽光、干燥的環(huán)境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和開花。光照不足時,只有長葉子不會開花,影響觀賞效果。適宜生長溫度為15~20℃,冬季溫度不應低于-18℃,否則易凍害。
水肥
石榴大田種植應每年施一次有機肥,改盆栽1-2年。在生長季節(jié),應施肥3至5次,并注意松土除草。盆地土壤應經常保持濕潤,以防旱澇。
修剪
石榴需要年復一年地修剪,可以做成單樹干圓頭,也可以多樹干叢生,也可以修剪成矮小的平頭冠。在結果期,長枝夏季采摘,秋季后剪短,避免二、三級枝在頂部,以儲存養(yǎng)分,從而形成下一年的結實母枝,并及時切斷根際的萌芽分蘗。
越冬
北方寒冷地區(qū),冬季宜采用冷庫或地窖。
石榴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公元世紀時傳入中國?!昂文臧彩瘒?,萬里貢榴花。迢遞河源邊,因依漢使搓?!睋x·張華《博物志》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
人杰地靈的臨潼驪山,不僅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極其豐富珍貴的秦唐文化遺跡,而且培育了多彩多姿的中國石榴文化之花。中國石榴文化的產生、發(fā)展與成熟,凝聚著“采國外名花,結國內碩果”的意蘊,顯示著歷代陜西人對美好吉祥事物的熱愛與向往,激勵著臨潼人民對現代文化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中國的石榴在臨潼,臨潼是中國石榴文化的發(fā)源地。當年周恩來陪同外賓訪問參觀秦始皇兵馬俑時,見山上因汞含量超標而什么都不長時,問為什么不種石榴,于是石榴大盛,毛紀念堂前的18棵石榴即為陜西父老從臨潼移植。
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來到了安石國。其時,安石國正值大旱,赤地千里,莊稼枯黃,連御花園中的石榴樹也奄奄一息。于是,張騫便把漢朝興修水利的經驗告訴他們,救活了一批莊稼,也救活了這棵石榴樹。那一年石榴花開得特別紅,果兒結得特別大。張騫回國的時候,安石國王送給他許多金銀珠寶,他都沒要,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種子,作為紀念品帶了回來。從此,由驪山“紅寶石”變成的石榴,便開始在長安上林苑和驪山腳下定居繁衍,成為今日的臨潼石榴。
張騫得石榴種,經絲綢之路傳入內地,在當時的長安上林苑、驪山溫泉宮種植。據漢上林令虞淵追憶,上林苑其時栽植奇花異卉達三千株,內有“安石榴十株”。因得到漢武帝的喜愛,后又命人將石榴栽植于驪山溫泉宮。
石榴樹的花量很多,但落花落果嚴重,坐果率很低,所以產量不穩(wěn),大小年現象較重。據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調查:石榴樹一般15年生左右進入盛果期,株產20~30千克,高株產可達50~100千克。石榴樹 - 常用樹形 自然生長的石榴樹,常由根際叢生萌蘗,栽植后除去萌蘗,即形成灌木式多主干自然半圓形樹冠。這種樹形,第1年任其生長,第2年選留2~4個大枝(主干),除去多余萌蘗,以后隨時清除基部的萌枝和根蘗,在所留主干1米以下的分枝,應逐年清除,以利通風透光,集中營養(yǎng)供應主干以上的樹冠,以后,再在每個主干上選留3~5個主枝,向枝冠四周伸展,使呈半圓形或圓頭形。石榴樹樹干多無料可用,所以有石榴樹做棺材-----橫豎不成料一說。
全國12公分石榴樹價格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