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慈禧太后60大壽而鑄造的《雙龍壽字幣》你了解多少
服務(wù)項目 |
古董,古玩,珠寶,藝術(shù)品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展出城市 |
臺灣 臺北市 |
展會場館 |
臺灣 |
展會類型 |
國外展 |
展會周期 |
一年兩屆 |
預(yù)計展覽面積 |
平方米 |
上屆展商數(shù) |
家 |
上屆觀眾數(shù) |
人 |
廣東雙龍壽字幣分一兩、七錢二分、七錢二三種版別,其銀幣的鑄造,史料中沒有確切記載,也可能是關(guān)于其部分在歷史長河中已丟失。因此泉家們歷來對于其具體鑄造情況有不同的解讀,而且至今沒有定論。在民國時期以張炯伯為首的諸多學(xué)者認為:這種銀幣是光緒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為慈禧太后七十壽辰而鑄造的。張炯伯在其《廣東省造壹兩銀幣》一文中稱:“惟本品因未紀年,殊難遽斷,然觀其圖案,諧作福壽,環(huán)繞雙龍,幕無英文,意含頌祝,大異常制。由此以推,成為紀念幣之一種,專鑄以祝慈禧太后七旬萬壽者也。但也有其他學(xué)者根據(jù)清末王述生所著《述庵秘錄》的記載,認為是光緒二十年(1894年)廣東巡撫剛毅為祝慈禧太后“六十壽辰”而鑄造的祝壽幣。據(jù)《述庵秘錄》摘錄:滿人生性好財,其故由饋贈宮閫親貴。包衣人嚴主仆之誼,主家貧困,包衣雖官宰輔,主至其家,則尊事若父母,有欲取輒攜去,弗能較也。故滿人應(yīng)官多貪鄙,靡足言者。剛毅由清文翻譯,歷官部郎巡撫。不識漢文,好瑣屑,自謂精能。巡撫廣東,以甲午入都祝嘏(慈禧六旬壽),希大用。時內(nèi)地通用銀,廣東制銀幣。剛謂總辦某道曰:“為我制銀幣三萬(注:三種版別各三萬枚還是三種版別共三萬枚?不詳),攜入都?!蹦吃唬骸爸Z。”制成赍往,剛默然。至都,因內(nèi)侍獻慈禧,且言剛毅知萬壽賞號繁,特鑄幣以表敬意。慈禧故喜,譽幣新色可喜,遂飭收。剛尋入軍機,某道亦不敢索償。
光緒元寶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shù)的印發(fā)流通貨幣,對于現(xiàn)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光緒元寶中,價值高的就是廣東省造的雙龍壽字幣:庫平重一兩。
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有兩種版式,即直徑為45毫米的庫平重一兩銀幣和直徑為39毫米的庫平七錢二的銀幣,兩種版式的銀幣設(shè)計風(fēng)格一樣,但是在細節(jié)上有很多區(qū)別。本藏品為庫平七錢二的版式,由于廣東省當時鑄造此幣的目的是奉獻清廷以祝慈禧太后萬壽,所以鑄額不大,大多奉獻給清廷或贈于當時的達官顯貴,見于民間流通的很少。
當然,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一直以來就是家喻戶曉的銀幣珍品,收藏價值。很多在2012年就曾經(jīng)列出值錢的銀幣,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分列其中。許多錢幣愛好者也往往因其版面的不凡而被其深深吸引,甚至不惜傾盡全力花費重金將其納為己有。
雙龍壽字幣庫平七錢二,直徑3.91cm,重量26.1g,大小合適,含銀量足,工藝精美,品相,包漿老道,十分漂亮。錢幣正面珠圈內(nèi)鑄有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珠圈外上端鐫 “廣東省造”四字,下端鐫柳體楷書“庫平七錢二”五字,幣面干凈,錢文清晰,左右兩側(cè)各鑄一蝙蝠圖案,小巧,栩栩如生。
背面珠圈外鑄雙龍戲珠圖案,龍鱗細膩,粒??梢姡y理清晰,線條優(yōu)雅,活靈活現(xiàn),工藝極其高超,讓人看了贊不絕口;珠圈內(nèi)鑄一篆體變形“壽”字。錢幣正面蝙蝠的“蝠”字與“福”字諧音,取其諧音,與背面的“壽”字相對應(yīng),寓意“福壽雙全”,寓意吉祥,設(shè)計特色,新穎巧妙。
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其包漿入骨,熟舊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跡明顯,邊齒過關(guān),龍鱗清晰,具有的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它有著歷史熏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同時還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