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貼金是貼金工藝羅為古老的工藝運用,它恰如其分地運用了真金箔的裝飾優(yōu)點,既能保護佛像胎底,又借助金箔上不褪變的“寶氣”和人們對真金色彩推崇心理,增加了佛像的尊貴感和神秘感。在名剎古寺,古代貼金藝人為佛像裝金留下的“遺跡”仍依稀可見。
金箔是用打造而成,金箔非常的薄,約0.12微米,用手無法拿起,買來的金箔夾在烏金紙中,要配以的鑷子夾起。大概一克黃金子可以打制成半平米的金箔,制作金箔的工藝是一絕!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金箔有幾種,根據(jù)不同的含金量而有所不同,含金量高的偏紅,低的則偏青(有9赤8黃7青之說)。市面上也有假冒的金箔,我們稱為銅箔,即用銅來冒充金,鑒別方法是:把箔對光看,如果發(fā)綠就是金箔,沒有就不是真金箔。如果你沒有通過肉眼鑒別的經驗?有一種很簡單的方法就是:任意抽取一張,用打火機燒一下,真金箔是不怕火煉的。至于有網友說的金箔壁紙,我也見過,不是真正意義的金箔。
在裝修中金箔可見于歐式的風格,也可以見于傳統(tǒng)中式風格或日式風格的房間。金箔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古代的佛像基本都是表面飾以金箔。在古代的家具,屏風上你可以廣泛看到有金箔的影子,當然金箔的應用還有很多,這里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