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也是會影響聚丙烯酰胺的使用效果的
聚丙烯酰胺是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鏈上分別帶有陰性、中性、陽性電荷,以及強吸附基因,能夠對水中的膠體或懸浮粒子進行吸附、架橋、電荷中和等作用,破壞膠體或粒子的穩(wěn)定性,促使其絮凝形成較大的絮凝體,從而改善或加速固液分離過程,因此聚丙烯酰胺被廣泛應用于各行業(yè)的原水、廢水、污泥等處理。
聚丙烯酰胺系列產品有不同型號、分子量、離子度,什么樣的水使用什么樣的聚丙烯酰胺這點很關鍵,如果聚丙烯酰胺的選型出差錯可能會直接影響聚丙烯酰胺絮凝效果,選型時要考慮水的幾點因素:水溫、水中懸浮物、水的PH值、PAM和水的混合程度,聚丙烯酰胺凈水絮凝劑的效果要根據被處理原水的狀態(tài)而有所不同。原水中懸浮物的種類、大小、濃度及PH等都會影響PAM的絮凝效果。
聚丙烯酰胺的應用成本比較高,且型號種類比較多,不同行業(yè)性質的污水處理,好是通過試驗進行選擇佳的型號,通過進一步的試驗調整pH值范圍、溫度及控制好攪拌速度和時間
紡織印染工業(yè)
在紡織工業(yè)中,聚丙烯酰胺作為織物后處理的上漿劑、整理劑,可以生成柔順、防皺、耐霉菌的保護層。利用它的吸濕性強的特點,能減少紡細紗時的斷線率;聚丙烯酰胺作后處理劑可以防止織物的靜電和阻燃;用作印染助劑時,聚丙烯酰胺可使產品附著牢度大,鮮艷度高,還可以作為漂白的非硅高分子穩(wěn)定劑;此外,聚丙烯酰胺還可以用于紡織印染污水的凈化。
在采礦、洗煤領域、采用聚丙烯酰胺作絮凝劑可促進采礦、洗煤回收水中固體物的沉降,使水澄清,同時可回收有用的固體顆粒,避免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在制糖工業(yè)中,聚丙烯酰胺可加速蔗汁中細粒子的下沉,促進過濾和提高濾液的清澈度;
總需氧量有機物中含C、H、N、S等元素,當右機物全都被氧化時,這些元素分別被氧化為CO2、H20、NO2和SO2,此時的需氧量稱為總需氧量(TOD)。
總需氧量測定原理和過程是向氧含量中注入一定數量的水樣,并將其送入以鉑鋼為觸媒的燃燒管中,以900℃的高溫加以燃燒,水樣中的有機物因被燃燒而消耗了載氣中的氧,剩余的氧用電極測定,并用自動記錄器加以記錄,從載氣原有的氧量中減去水樣燃燒后剩余的氧,即為總需氧量。
此指標的測定,與BOD、COD的測定相比,更為快速簡便,其結果也比COD更接近于理論需氧量。
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種線狀的有機高分子聚合物,同時也是一種高分子水處理絮凝劑產品,可以吸附水中的懸浮顆粒,在顆粒之間起鏈接架橋作用,使細顆粒形成比較大的絮團,并且加快了沉淀的速度。這一過程稱之為絮凝,因其中良好的絮凝效果PAM作為水處理的絮凝劑并且被廣泛用于污水處理。
中文名稱:聚丙烯酰胺
英文名稱:Poly(acrylamide)
中文別名:絮凝劑3號;陰離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干粉(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膠體Ⅰ型;聚丙烯酰胺膠體Ⅱ型;水解聚丙烯酰胺;PAM
總有機碳表示水中所有有機污染物的總含碳量,是評價水中有機污染質的一個綜合參數。它是用燃燒法測定水樣中總有機碳元素量來反映水中有機物總量的一種綜合測定指標。其測定結果以C含量表示,單位為mg/L。
它的測定原理與過程是:將水樣加酸,通過壓縮空氣吹脫水中的無機碳酸鹽,以排除干擾,然后將水樣定量地注入以鉑鋼為觸媒的燃燒管中,在氧的含量充分而且一定的氣流中,以900℃的高溫加以燃燒,在燃燒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經紅外氣體分析儀測定,以自動記錄器加以記錄,然后再折算其中的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