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植,把3~5株或5~8株銀杏較緊密地栽植在一起,其樹冠彼此相連形成一個整體外輪廓線,從而表現(xiàn)出藝術上的整體美,少量株數(shù)的叢植還能起到賞樹的效果。也可以以銀杏為主體,配以若干陪襯樹種或花叢,顯示出錯落有序、層次幽深的自然美。 銀杏樹生命力特強,壽命特長,一次栽植,千年收益,且適應性廣,在我國沈陽以南地區(qū)多可生長。銀杏苗樹干光潔、愈傷力強、萌蘗性好、極耐修剪,是觀賞綠化理想樹種。
銀杏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樹體各部分的利用價值)和間接作用(科研和觀賞價值)兩個方面。
一,直接作用:
1,木材:銀杏的邊材淺黃色,心材黃褐色,結構細致,質(zhì)地輕軟,富有彈性,容易加工,有光澤,比重0.45,不易開裂,不反翹,是建筑、室內(nèi)裝飾、雕刻、家具、繪圖板等的木材。
2,種子藥用:它的種子叫白果,有止咳化痰、補肺、通經(jīng)、利小便的功效。
3,種子食用:種仁含有豐富的淀粉和蛋白質(zhì)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可以食用,炒菜、做湯等都行,但要注意不易多吃,成人每天吃十個以下沒有問題再多引起中毒,因為種仁含有少量氰化物質(zhì)。
4,作土農(nóng)藥:它的外種皮有毒,外種皮和葉都有殺蟲作用,可做土農(nóng)藥使用。花有蜜,是良好蜜源植物。
二,間接作用:
1,科研保護價值:銀杏起源于古生代二疊紀,到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繁衍茂盛,到白堊紀后期和新時代第三紀逐漸衰亡。第四紀冰川時期后,全球在中歐和北美等地的銀杏全部絕滅。僅僅在我國浙江天目山保留下來銀杏樹。
因此銀杏是起源古老的孑遺植物,保留了“胚珠完全裸露,雄精細胞有纖毛能游動,葉脈叉狀等”許多原始特性對研究植物形態(tài)演化具有重要科學價值,極少,大樹不多,要加強保。
銀杏樹是一個古老的植物,它的生長周期非常的長,一般能存活幾千年,再被稱之為“樹”。銀杏樹的生長周期非常的慢,從種植小苗到結果起碼需要二三十年,有的甚至得到四五十年才能結果,種植銀杏樹的農(nóng)民故而編了一個順口溜“桃三杏四梨五年,無兒不栽銀杏園”的諺語,就是形容銀杏樹結果的周期長的事,故而被稱之為“公孫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