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收藏是指收藏一些有價值的人民幣,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由中國人民銀行設計、印制和發(fā)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fā)行人民幣以來,歷時60多年,隨著經(jīng)濟建設的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形成紙幣、金屬幣、普通金屬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它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滄桑歷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展的直接見證物,其票面圖案及印制工藝直接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的發(fā)展變化。因此,人民幣歷來備受收藏家青睞,人民幣收藏隊伍成為收藏界的一支主力軍。本書對各種票券的發(fā)行背景、票券種類、票面特征、文化內涵、收藏意義等進行了詳細闡述。并且分別對每一張票券進行詳解,并標出收藏參考價。
冠號形體上的差別。其一是票券上的冠號有大小的區(qū)別,比如:第二版人民幣1、2、3分無號紙分幣,3位羅馬冠字就有大小之分,小冠字為先發(fā)行,所以較為;其二是票券上冠號有字體的不同,比如:版人民幣"拾元鋸木犁田"票券、"壹佰元耕地工"票券、"壹佰元北海橋"票券(黃黑色)、"貳佰元佛光香閣"票券、"伍佰元正陽門"票券、"壹仟元耕地"票券等,其號碼均有兩種或兩面三種以上的字體。
漢字暗記。即用單個漢字或多個漢字組成有一定意義的詞匯、句子作暗記,一般選擇筆畫比較簡單易寫或與票面內容有關的漢字,如"中"、"人"、"民"、"工"、"自"、"由"、"生"、"上"、"田"、"北"、"王"等,而且這些漢字被重復多次在不同票券上作暗記。例如:套人民幣中有20多個票券以"中"和"人"字作暗記。至少有14個票券以"民"字作暗記,在套人民幣中漢字暗記多的是100元北海橋票券(甲乙兩種)和200元佛香閣票券,兩種票券各自用了16個漢字作暗記。
數(shù)字暗記。即用阿拉伯數(shù)字或漢字數(shù)字設置的暗記。常用的數(shù)字有"1"、"2"、"5"、"100"、"一"、"二"、"五"、"百"、"仟"、"萬"等。數(shù)字暗記在各套人民幣票券上都有采用,其中套人民幣100元工廠票券、500元收割機票券和第三套人民幣5角券,采用數(shù)字暗記為典型,它們同時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和漢字數(shù)字兩種數(shù)字作暗記。第四套貳角也采用了多種數(shù)字字體作為暗記。
點線暗記。人民幣票券圖案大部分是凹版印制的,凹版是雕刻師在鋼板上用刀或針雕刻的,因此,凹版雕刻的圖案均由點線構成,雕刻師往往利用這些點線的或連或斷,或疏或密,或長或短,巧妙地制作暗記。
執(zhí)行法定貨幣職能而在流通領域發(fā)揮作用的人民幣,人們只關心其真?zhèn)魏蛶胖档姆€(wěn)定,而不注意人民幣本身的質地和貨幣文化的內涵,因為經(jīng)過磨損和未經(jīng)過磨損、設計精美和設計平常的同面額人民幣交換價值相等。但作為收藏品的人民幣就不同了,收藏者關心的是人民幣的質地、品相及作為藝術品和文物的內涵,因為對收藏者和研究者來講,其收藏的人民幣是的貨幣實物教材,可以從錢幣學、貨幣史的角度進行學習、研究、考察,從美學角度進行鑒賞,從而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愛國主義情操。
作為收藏的人民幣是當作一種收藏商品,其收藏價值與其面值無直接關系。而與其發(fā)行年代的遠近、存世量的寡多及本身質地品相有直接關系。一般而言,發(fā)行年代越久,存世量越少,質地品相越好,其收藏價值越大,反之,收藏價值越小。另外,也與各枚人民幣流通時間長短、流通范圍大小及收回方式有關。一般說,流通時間越短,流通范圍越狹,其存世量越少,收藏價值越大。就收回方式而言,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正常情況下的只收不付,人民幣換版一般均采用此種方式;另一種是非正常情況下的限期收兌,如第二套人民幣1953年版3、5、10元券就采取這種方式收回,不言而喻,采用此種方式收回較為,且有特殊的收藏意義,故其收藏價值要在。
人民幣收藏的市場上有很多的說法,很是不一,說什么的都有,基本上到市場上轉一圈會來,什么主意都沒有了,剛剛進入收藏圈,一定要要掌握基本的人民幣收藏判斷能力,要是很可能會迷茫,只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待宰的人,市場上消息的判斷力分析能力也要學會,市場上有用的消息很多,但假的消息更多,沒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很可能誤判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