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步驟:
1、小火煮椰漿,煮熱后熄火,加入黃油,攪拌至黃油溶解,待椰漿放涼后加入木薯粉,一點一點加入并攪拌均勻。
2、雞蛋和糖放入另外一個大盤里,用打蛋器攪打至奶白色。
3、把酵母加入到20ml水中充分溶解。
4、把椰漿和酵母水倒入雞蛋中,用打蛋器繼續(xù)攪打5分鐘,然后用蓋蓋住,讓其進行發(fā)酵,在發(fā)酵期間,每隔15到20分鐘就用打蛋器攪打一分鐘,大約攪打5到6次。
5、次發(fā)酵后,把面糊倒入已經(jīng)涂了油的盤里,再進行第二次發(fā)酵,大概1個小時,發(fā)酵后見到面糊體積膨大,而且表面有許多小氣泡,這時候就發(fā)酵成功了。
6、鍋里放水煮開,把整盤面糊放進鍋里用大火蒸20分鐘就可以了。
揚州、泰州地區(qū)的早茶可以追溯到清前中期。蘇式早茶,比較多的是豆制干絲和面點小食,比如餛飩,魚湯面,干拌面,炒面等各種面條,以及蟹黃湯包,鮮肉筍包,干菜包等等。其實南方人也有很多面點,但是這些面點的做法,形制,味道,都和北方的面食區(qū)別很大。至于干絲,是由豆腐干切成的,先用刀將一塊豆腐干均勻削成20片左右,再斜鋪切成和火柴棒相當(dāng)?shù)募?xì)絲,然后倒進沸水里反復(fù)沖燙。當(dāng)然,干絲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全得依賴調(diào)料來調(diào)和。醬油、水、糖、鹽,調(diào)到濃淡適度,略帶甜味和鮮味;撒上姜絲、香菜、胡蘿卜絲、花生米、榨菜丁便做成清淡可口的燙干絲。
茶點在廣東早茶中的地位也很重要。茶點分為干濕兩種,干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濕點則有粥類、肉類、龜苓膏、豆腐花等。其中又以干點做得為,賣相甚佳。如每家茶樓必制的招牌蝦餃,以半透明的水晶餃皮包裹兩三只鮮嫩蝦仁,舉箸之前已可略略窺見晶瑩中透出一點微紅,待入口以后輕輕一咬,水晶餃皮特有的柔韌與蝦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鮮美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又如某些茶樓特制的燕窩酥皮蛋撻,幾層金黃酥脆的蛋撻殼內(nèi)盛著嫩黃色、絲絲通透的燕窩,甫見之下已叫人食欲大動,更不用說入口以后燕窩的甜蜜柔軟與酥皮的粉香酥脆結(jié)合,美味得讓人欲罷不能。而各色粥點,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滾魚片粥等,皆以綿軟順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魚蛋類,再以香脆蝦片、青嫩蔥花佐之,撒上一小勺胡椒粉,喝來綿糯爽甜,鮮味濃郁。
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