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絳彩鑒定方法
其次是真款識與假款識的區(qū)別。淺絳彩瓷的偽器仿器上面都有偽款和題字,但也極易在細(xì)節(jié)上露出破綻。由于淺絳彩瓷作者多數(shù)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他們題款的文字書法和內(nèi)容也比較考究。而作偽者書寫款識無非是照葫蘆畫瓢,不但書法拙劣,有時連文理都不通,同時,又因時代的變遷,今天的人所寫的字在書風(fēng)和行筆、結(jié)體等方面也與清末民國時有明顯差別;而且偽款大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似一種書體,一個模式,很像出自一人之手。嘗見淺絳彩瓷的現(xiàn)代仿品,冒充淺絳彩瓷大家許品衡。瓶的一面繪博古圖,另一面題寫款識,上書:“倆席之珍,悅目賞心,可久可大,宜古宜今,圖以厥象,煥然一新,為將不盡,玩古怡情。許品衡作。”且不說上面的書法軟弱無力,低俗拙劣,書寫上也是錯字連篇,不堪入目。尤為可笑的是,竟將許品衡的“衡”寫成“沖”的繁體字“ ”,這說明作偽者連起碼的文字基礎(chǔ)也不具備。其實,許品衡書法亦不同凡響,從他真器的款題上看,他的行書得力于“蘇黃”,清麗流暢中有縱橫跌宕之氣。用其真品真款一比,偽品不辨自明。其他真器的款識也都具備那個時代的特點,有的看似隨意,但均有一定的書法功底。仔細(xì)觀察真器款識,可知那時人寫的字及語氣、格局等確與今人不同,今人煞費(fèi)心機(jī)也難仿出舊時代那種氣韻和神態(tài)。只要多看多比較,就會逐漸悟出一些道道,找出一些規(guī)律。
興起于十九世紀(jì)晚期、發(fā)掘于二十世紀(jì)晚期的淺絳彩瓷,在瓷器史上只存在了五十余年,在湮沒一百余年之后,大放異彩。隨著收藏隊伍的擴(kuò)大和理論研究的深入,其市場價值穩(wěn)步上升。繼中國嘉德(微博)、中拍國際、北京長風(fēng)等拍賣行2010年陸續(xù)推出淺絳彩瓷專題以后,2011年天津海天、英國寶龍也推出了自己的文人瓷畫專題。2008年以前,程門、金品卿、王少維三大家的瓷板、琮瓶、成對帽筒等器型價位在10萬至15萬元之間,而今年已躍升到40至50萬元之間,其他瓷畫大家如任煥章、汪藩、馬慶云等人的作品價格也緊隨其后。在2011年4月28日的蘇州東方15周年大拍上,程門父子合作琮瓶一對(圖1),以84萬元成交。一些器型特的淺絳瓷器則更是受到淺絳彩瓷發(fā)燒友的追捧,在今年6月21日的長風(fēng)拍賣會上,一件異形方瓶(圖2)以10萬元成交,而一件無款持花仕女瓶(圖3)以7.5萬元落槌。9月26日天津海天玉蘭華堂專場,兩套王少維屏風(fēng)以120萬元成交。淺絳彩瓷中的文房器因文人氣息濃厚價格更是扶搖直上,在天津海天,李夢丹大口徑筆筒以5萬元的價位成交。10月份,在英國的寶龍拍賣會上,眾多華人藏家展開激烈爭奪,其中程門山水板(圖4)以49.66萬元人民幣成交,其他畫師的淺絳彩瓷也有不俗的表現(xiàn)。
在民間交易方面,雅昌藝術(shù)論壇近代民國瓷版一直是淺絳彩瓷交易的晴雨表。今年3月,金石大家黃士陵客串所作的一對方帽筒以40萬元價格成交,創(chuàng)下了淺絳彩瓷帽筒有史以來的高成交價格。10月份,一對定制款方帽筒在雅昌藝術(shù)論壇周末拍賣上創(chuàng)下了30萬元的。單件淺絳彩瓷作品突破百萬在今年10月份也成為現(xiàn)實,王少維作、王鳳池題款的300件淺絳彩大瓶(圖5)以120萬元的成交,創(chuàng)下了單件淺絳彩瓷民間交易的高紀(jì)錄。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淺絳彩瓷這朵瓷壇奇葩,終于綻放出了奪目的光彩,但和年代稍晚的新粉彩瓷器相比,其價位還很低,升值空間。假以時日,淺絳彩瓷的價位將直追新粉彩瓷甚至超過新粉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