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的琉璃瓦是漢族傳統(tǒng)建筑物件,通常施以金黃、翠綠、碧藍等彩色鉛釉,因材料堅固、色彩鮮艷、釉色光潤,一直是建筑陶瓷材料中流芳百世的驕子。 中國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為裝飾物,到元代時皇宮建筑大規(guī)模使用琉璃瓦,明代十三陵與九龍壁都是琉璃瓦建筑史上的杰作。據(jù)文獻記載,琉璃一詞產生于古印度語,隨著佛教文化而東傳,其原來的代表色實際上指藍色。中國古代寶石中有一種琉璃屬于七寶之一?,F(xiàn)在除藍色外,琉璃也包括紅、白、黑、黃、綠、紺藍等色。施以各種顏色釉并在較高溫度下燒成的上釉瓦因此被稱為琉璃瓦
從原始的草屋手工作坊開始進行著艱苦的創(chuàng)業(yè),“晴天做磚瓦,雨天捏脊獸,豐年在家干,在陜西、山西、甘肅、山東、湖北當磚瓦匠人,手藝傳遍中原大地。窯廠經歷幾滄桑多變自然災害和戰(zhàn)亂,磚瓦業(yè)隨著時代的步伐進行過數(shù)百次的改進,幾十代人用辛勤的勞動精心的創(chuàng)作積累了磚瓦業(yè)界豐富的技術和經驗,日寇侵略十年浩劫磚瓦廠只剩殘垣,對古老的窯廠進行技術改造,從原來的手工制造轉化為半機械化生產,從傳統(tǒng)的土窯更新為推板窯,產品質量得到跨越性提高。
琉璃瓦多用于民 族色彩的宮殿式大屋頂建筑中。琉璃瓦主要有兩種形式:筒瓦與板 瓦。其它屋面用的琉璃瓦為屋脊、獸頭、人物、寶頂?shù)?。除用于屋面外,通過造型設計,已制成的有花窗、欄桿等琉璃制品,廣泛用于庭 院裝飾中。另外,道教真武大帝為水 神,故真武廟屋頂也常置黑色琉璃瓦。關于使用琉璃的規(guī)制不許,如果越制,則犯了殺頭 之罪。無論是朝中重臣,還是殷商富賈,他們可以用雕梁畫 棟將自己的宅院裝飾得美輪美奐,屋頂上卻只能使用普通的瓦片。
琉璃瓦的種類:
1、板瓦:這是覆蓋在屋面的主要防水構件,截面為四分之一圓形,前部較寬,后部較窄,厚度約1.6~2.4cm。使用時仰鋪在灰泥背上,一塊壓著一塊順序鋪放,一般按壓七露三(即上面一塊瓦壓住下面一塊瓦瓦身的70%,露出30%的規(guī)律排放。在檐頭和脊根部位,由于屋面坡度的緩峻不同,應適當?shù)姆畔』蚣用?。瓦的前半?0%的露面應施釉。
2、筒瓦:這是用來封護兩隴板瓦瓦隴交匯線的屋面防水構件。橫截面為半圓形,后尾部有一個舌片似的榫頭稱為熊頭,用來與上面的另一塊筒瓦相搭接。安放在兩隴板瓦的交接處,覆扣在兩隴板瓦的接縫上,以雨水不從兩隴板瓦交接處滲下。瓦背上全部施釉,后部舌形榫頭要避免有釉。
3、滴水:安放在板瓦瓦隴下端(檐頭處),用來封護板瓦隴頭,是使雨水順其滴下的一種排水構件。橫截面為四分之一圓形,與板瓦一樣,一頭較寬一頭較窄。較寬的一頭有一個下垂的如意形舌片,舌片與瓦面成大于90度角,上面雕飾花紋圖案。
4、溝頭:安放在每隴筒瓦的下部即檐頭位置,用來封住筒瓦的隴頭,并雨水順利流走的構件。斷面為半圓形,后半部與筒瓦形一樣,前半部前端有一塊圓盤形的擋頭,擋頭上雕刻花飾。
5、正當溝:安放在屋脊前后兩坡瓦隴的交匯處,用以覆蓋前后坡的筒瓦與板瓦的防水構件,形狀如一伸出的牛舌,厚度為1.5~2.0cm,瓦背全部施釉。
琉璃瓦主要是兩個要點:一是外觀,包人根據(jù) 括顏色,規(guī)格,瓦型。這是一眼看得清楚的,各人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就好了。特別提醒一點的是要注意瓦有無變形,瓦是一塊接一塊地鋪的,如果變形嚴重,套不起來就要不得了。琉璃瓦具有很好的防潮性能和裝飾性能,因此備受廣大用戶喜愛。
琉璃瓦具有采用礦石原料,經過篩選粉碎,高壓成型,高溫燒制。具有強度高、平整度好,吸水率低、抗折、抗凍、耐酸、耐堿、褪色、風化等顯著優(yōu)點。廣泛適用于廠房,住宅、賓館、別墅等工業(yè)和民用建筑,并以其造型多樣,釉色質樸、多彩,環(huán)保、耐用,深得建筑大師們的推崇。西式琉璃瓦相對于傳統(tǒng)琉璃瓦來說,既有以下特點: 防水性、強度高、對各種氣候適應、不長苔蘚,無需人工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