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上包含以蝴蝶為主配以其他內(nèi)容的紋飾,狹義上僅指立的蝴蝶紋。受宋代花鳥畫成熟的影響,瓷器裝飾中花鳥蟲魚題材大增,蝴蝶紋開始盛行。宋瓷上蝴蝶紋多取蝴蝶對飛紋樣作圓形構(gòu)圖。典型器物有明成化斗彩團蝶紋罐、萬歷五彩花鳥花蝶紋蒜頭瓶等。雍正以后瓷器上還盛行一種瓜蝶紋,即以瓜蔓與蝶紋相配,諧音“瓜瓞”,習稱“瓜瓞綿綿”,寓意子孫萬代連綿不絕,乾隆粉彩瓜蝶紋瓶即為代表之作。
饕餮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呂氏春秋·先識覽》記載:“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饕餮紋應(yīng)視作獸面紋中的一種。清代名品有康熙青花饕餮紋瓶、五彩加金饕餮紋方熏、五彩加金饕餮紋尊等等。
清康熙 青花饕餮紋鋪首耳大尊束頸敞口,鼓腹圈足。尊形壯碩??谘亍⑷ψ泔椊度~紋,肩部堆塑雙鋪首耳,腹部主題紋飾滿繪饕餮紋,構(gòu)圖嚴謹,畫工濃淡搭配相宜,深淺變化自如。瓷器仿銅器如此大件者,較為少見。畫工如此古樸典雅者則更為少見。
鹿紋是一種反映原始漁獵生活的傳統(tǒng)陶瓷裝飾紋樣。唐代長沙窯有青釉鹿紋褐綠彩注壺,小鹿體態(tài)輕盈,邊跑邊順盼,是的佳作。宋代緙絲上的天鹿紋移植于瓷器,典型紋飾如定窯白釉盤上的印花鹿紋,畫面上兩只長角鹿奔跑在枝葉纏繞的花叢中,只鹿回首張望,后一只鹿追趕嗚叫。
清雍正 粉彩蝠鹿紋小杯 (一對)
?磁州窯枕面上所繪鹿紋動態(tài)不同,或在山中奔跑、或在草莽間漫步、或臥于灌木中驚望、或立于路途上徘徊,線條流暢寫意。明代晚期流行以諧音和寓意象征吉祥的紋樣,鹿紋作為“祿”的替代形象常與蝠(福)、壽桃組合成“福祿壽”吉祥圖案出現(xiàn)在青花瓷器上。乾隆朝創(chuàng)燒的粉彩百鹿紋尊,把鹿紋的人文含義推到了,乾隆以后及近代仿制品較多。
一種具有宗教意味的傳統(tǒng)陶瓷裝飾紋樣,包含以獅為主的組合紋飾,如獅子與繡球、獅子與人物等。入宋以后盛行獅子與繡球的配合紋飾,習稱“獅球紋”。南京博物館藏明永樂至宣德大報恩寺琉璃寶塔獅紋琉璃建筑構(gòu)件,獅作為佛教中的護法神出現(xiàn),造型奇?zhèn)?,制作。其他典型器有“永樂年制”篆款青花壓手杯,杯心繪畫雙獅滾球,為永樂壓手杯的上品。
明宣德 青花獅紋抱月瓶
配銅鍍金瓶口、頸、耳。直口,頸中部圓鼓,刻變形蕉葉紋及纏枝花卉,口邊左右飾如意綬帶耳,刻草葉紋飾,線條自然流暢,構(gòu)型佳好。
其余部分瓷質(zhì),溜肩,扁圓腹,圈足,足底無釉。胎質(zhì)細膩潔白,釉質(zhì)清瑩厚潤。腹兩面主題紋飾各以青花繪制雙獅,中心為一繡球,獅子身纏綢帶,繞球相戲,活潑可愛,妙趣橫生。瓶身側(cè)繪青花纏枝花卉,纏枝勾連細膩優(yōu)美,花卉鮮妍。青花發(fā)色濃重明艷,筆法流暢自然。整器古典端莊,器形穩(wěn)重而不失秀美,
? ? ? ? 圓碩而扁平的瓶體與優(yōu)美空靈的雙耳搭配,視覺上達到平衡。造型張弛有度,豐富了自上而下的曲線。抱月瓶外形早源自宋元時期流行于西域的陶制馬掛瓶,左右雙系,用以掛于馬鞍之側(cè),民族特色。
明代以青花為裝飾,結(jié)合抱月瓶自身特的風格,將色彩與器形容于一體,發(fā)揮了陳設(shè)用藝術(shù)品,以永宣時期之抱月瓶富,清代多有仿制。
此器造型飽滿豐盈,瓶腹大氣,雙耳秀美,對比鮮明。
麒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祥瑞神獸,被視作吉祥象征,是古代麟鳳龜龍“四靈”之一。形象略似鹿,角,全身生鱗甲,尾像牛尾,簡稱“麒”。典型作品有元青花麒麟花果紋菱口大盤、元青花麟鳳紋四系扁壺等。
明15世紀 青花麒麟紋梅瓶
? ? ? ? 養(yǎng)德堂珍藏,1980年代購于倫敦。
? ? ? ? 明代正統(tǒng)、景泰、天順三朝,未見書寫官款的器物,被稱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但是從文獻記載看,正統(tǒng)三年(1438)年曾禁止民窯燒造和官窯式樣相同的青花瓷器;
通過觀察彩釉的析出層(色彩淺淡的紋飾周圍釉彩析出層很少,肉眼難以觀測得到,但用濕手一抹,在薄薄的清水層上立即便浮現(xiàn)出來。新瓷沒有這種特點),以及眼觀手摸細辨釉光,從而不至于買假上當。正是由于這種鑒識釉光的“門秘術(shù)”,才使得自己在各式“高仿”之前捂住了腰包,免遭無謂的損失。
聲明:分享好文章,傳遞正能量。本著傳播收藏文化為宗旨,圖文、背景音樂選自網(wǎng)絡(luò),文化藝術(shù)